咖啡半杯都是冰,我是不是亏大了?

火锅 作者:吃货研究所 2023-08-26 21:53:44


一杯冰拿铁里三分之二都是冰块,没喝几口,咖啡就喝完了;选了少冰,结果拿到手却不是满杯……是不是商家在利用冰块偷工减料?


咖啡里到底该放多少冰块?这其实是一个“薛定谔的放冰”问题。


冰拿铁 | 图虫创意

01
 饮料里的冰 
/ 正常冰、多冰、少冰 /

一杯冰饮里应该放多少冰?到底有没有行业标准?

没有。

至少暂时没有。

大部分商家在做正常冰、少冰、去冰时,基本上就是按“大概、差不多、那么多”来搞,没有规定不同冰量具体应该放几块冰

每家品牌的冰量大致标准也不一样,看过一个采访,瑞幸的正常冰是大概半杯冰块,少冰是1/4杯冰块;库迪的少冰是1/3杯冰块;MANNER的正常冰是6块冰,大概占杯子的1/3。

到目前为止,冰量真没有一个行业标准,大家就是在凭手感差不多加。而且冰量这个事儿吧,其实和糖量也一样——不同店的三分糖、五分糖、七分糖标准也不同……

加多少冰并没有标准  | 图虫创意
以前冰饮并不能调整冰量,后来可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,才开始有了多冰、少冰的选项。

商家在研发一杯冰饮料时,大部分是按照满杯冰的比例来制作的,加多少克果酱、多少块柠檬、多少份浓缩咖啡……都是固定配方。调整冰量主要是为了照顾客人对于饮料温度微调的需求,而制作饮料本身的SOP(标准化流程)不变


不会说因为要少冰,就给你从1份咖啡加到3份来填满。也不会说因为要多冰,就给你减少咖啡的量。同样一款咖啡,选正常冰、少冰、多冰,区别就只是在冰块的多少,加的咖啡和牛奶等原料都是不变的

往牛奶和冰块里倒入浓缩咖啡 | 图虫创意

甚至有的冰饮料,基于配方问题,都不会给提供少冰或去冰的选项,或者是会给去冰备注上“不推荐”——总之,商家最希望大家点标准冰


商品详情页的冰量提示 | 截图来自商家小程序



当然了,没有行业标准,就免不了会有黑心商家钻空子。既然提供了冰量选项,那么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也应该相应地得到保证。比如在详情页里放一张标准冰、少冰、去冰的示意图,或许就能减少消费者认为“货不对板、“买了一杯冰”的情况呢?


02
 为什么商家喜欢多冰? 
/ 让你觉得没那么难喝 /

很多人都觉得现在饮料里的冰块放得太多了,为什么要放那么多呢?

首先,低温会欺骗人的舌头,冰块能让舌头屏蔽掉咖啡不好的风味。

把一杯冰美式放成常温,那简直就是苦上加苦,所以很多人会说“常温美式不如药”。多放一点冰块,就能延长咖啡低温的时间。(所以这可能就是韩国人在冬天依然坚持喝冰美式的原因吧)

韩国人下雪天喝冰美式 | uofhorang.com
还有柠檬茶,大部分店都只提供标准冰,不给少冰和去冰选项。这是因为温度越高,柠檬茶喝起来就越“涩”,所以店员就会猛加冰块,让你喝起来没那么涩口。

柠檬茶的冰块都很多 | 卢其谙 拍摄

对于商家来说,冰块并不值钱,真正值钱的是奶茶和咖啡部分。无论你是选去冰、少冰、正常冰还是多冰,其实一杯饮料里值钱的部分都一样多。


在所有冰饮料里,尤其是加了牛奶的,更需要多冰。因为冰化成水之后会冲淡牛奶的口感,让奶类饮料变得难喝,而多冰会比少冰化得更慢,冰块加得多就可以让难喝的时间来得更晚一点。

不过如果你在店内当面要求少冰,并且剩下的用牛奶加满,大部分店员也是会答应的。



带奶的更需要多冰 | 图虫创意

03
 少冰不满杯 
/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? /

不仅多冰被吐槽,“少冰不满杯”也被吐槽过。

大家吐槽少冰不满杯 | 截图来自小红书
造成这个情况,一方面还是因为制作饮料的标准化流程不能变——虽然冰量减少了,但其他加的东西不能增减。还有一种原因是少冰容易化,冰化了饮料的容量就会矮下去。而饮料矮下去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,冰变成水了会稀释饮料本身的味道。



比如,一杯360毫升正常冰的冰拿铁=2份浓缩咖啡+250毫升牛奶

做成少冰/去冰,如果想要满杯,要么是多加100多毫升的牛奶,要么是额外加咖啡,但这样都会破坏了原本的比例。如果按照原本的比例来制作,确实会造成不满杯的情况

确实会出现少冰不满杯的情况 | 图虫创意
而有的饮料则不会受多冰、少冰的影响,因为这些饮料本身配料中水就是大头,不管放多少冰,剩下的空间用水补上就行——比如冰美式。还有那种成本低的,用糖浆/奶茶粉/植脂末兑水型的饮料,冰多冰少也不太会影响饮料的质感,口感差别也不大。

多冰冰美式和少冰美式区别不大  | 图虫创意


04
 到底该选多少冰? 
/ 大部分冰饮都建议正常冰或多冰 /

所以,咖啡无论是多冰还是少冰,其实差别就只在冰块的多少,最值钱的咖啡部分都是一样的。而从口感上来说的话,大部分冰饮更建议正常冰/多冰,不建议少冰。

至于“划不划算”,这其实是个非常主观的感受。

在消费心理学里,很多实验证明,大家对商品价格的估计并不是基于商品的实际价值,而是基于是否满足了自己的期待——几千块的衣服说买就买,10块钱邮费犹豫半天。
 
同理,大家会觉得大容量的饮料更划算(但是大容量的饮料成本未必更高),买两杯的套餐比买一杯划算(其实你花的钱更多了)。这都是人的心理在计算,并不是实际成本的计算。

大桶看着更划算,但是成本并没多多少 | 截图来自外卖平台

现在很多便利店都有冰杯售卖,均价4~7元,并不算便宜。它们的出现,也不是因为水值那么多钱,而是因为它在夏天热得人汗流浃背的时候,帮你省去了回家自己冻冰的麻烦和时间。


便利店的冰杯  | 截图来自外卖平台

如今大家对冰饮也越来越离不开了,你平时都是选多少冰呢?



有没有咖啡店/奶茶店的店员出来给大家说一说呀~



 作 者 名 片 


 你 可 能 感 兴 趣 的 

香蕉紫菜糖水,才是广东人最喜欢的糖水?!

盒马山姆“杀疯了”!真实的商战怎么这么好笑啊

一人提名一道省饭,家人们快来认亲!

尊嘟假嘟?豆芽也是七夕美食?


 关 注 所 长 
 不 再 错 过 好 文 章 

↙这么有用,还不分享、点赞、在看



关注公众号:拾黑(shiheibook)了解更多

友情链接:

关注数据与安全,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安全、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:https://www.yaorank.com/

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
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
赞助链接